上一期,我们就IT人应持有的安全观这一话题采访了国内著名信息安全专家,曾主导丰益集团(金龙鱼)、奔驰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信息防泄密体系建设等项目的IP-guard产品总监黄凯,他提出了IT人必须持有的安全有至少有4点,并详细分析了第一点“信息安全是一种生产要素”。本期将深入分析第二点:还未发生安全事故不等于足够安全,IP-guard黄凯表示更愿意称它为一次“安全领域的共同思考”。
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之后,得出的重要数据结论。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此法则适用于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任何安全领域,要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71年后,我们身边的世界仍然发生着众多让人震惊的信息泄露事故:2012年考研英语、政治试题大规模外泄;招行、农行三大银行内部人员窃取、贩卖客户信息造成受害人损失3000多万元;英特尔前员工承认盗窃内部价值10亿美元机密信息
IP-guard黄凯还通过列举2010年度Verizon数据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印证了大多影响重大的泄密事故在事发前都有迹可循:
在受害者中,有些是需要遵守PCI-DSS标准的,但79%的受害者在数据泄露发生之前,都没能实现规则遵从。如果安全规则得到遵守,大多数的数据泄露都是可以避免的。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和上面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在企业安全事故中,那些难度高、危害大的事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那些危害看似不大,难度小的泄密事件则居大头。为什么会这样?
不遵守安全规则。” 而对于为何制定的安全策略得不到有力执行,相信不少人都会有体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企业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眼下没有发生安全事件,或者没有造成较大危害,就是安全。殊不知表明的风平浪静跟真正的安全根本是两个概念。作为企业IT管理人员,尤其是做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要明确的知道:无安全事故不等于足够的安全。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某一方面疏于防护而导致泄密的例子。”IP-guard黄凯举例道,大家都熟知的维基泄密事件,经美国军方调查,文件的泄露者是曾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 曼宁,作案工具就是移动存储设备。他从军方网络下载大量机密文件,并刻录在一张标为“Lady Gaga”的CD中,之后他将机密文件传输给“维基解密”网站,而导致数十万份有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文件被公开。
而实际上,如果企业疏于安全防范而发生泄密事件,对自身的损失可能更大。LG曾控告前员工偷取和泄露PDP等离子显示屏的机密技术并泄密,导致LG电子损失高达14亿美元。因此,看似无关紧要的漏洞,随时可以毁灭一切,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 U盘就毁灭了几百万投资的努力,有时候可能是一封邮件导致上亿研发成果被侵占。
因此,安全是成功发展的稳定保障,真正的安全需要大家一起创造,管理层给予安全足够的重视和投资,IT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意识到防护的重要性同时严格执行策略。全民皆兵,进行机密信息防护!
那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以保证信息安全呢?IP-guard黄凯认为,以下2点皆是企业安全防护之必须。
企业应该定岗、定期对内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实时掌握潜在风险。根据调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频率会对企业的风险系数产生直接影响,风险评估较为频繁的企业,如每周到每两个月之间一次,其业务风险就会较低;而每季度一次或者间隔更长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则相对较高。因此,IP-guard黄凯建议,企业应多进行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系数,时间间隔一个月内为佳。
另外评估的全面性非常重要,许多企业在评估风险时,会人为地设定某区域为绝对安全,或者安全与否无所谓,因此留下风险评估的盲区,为企业的整体安全埋下隐患。在安全问题上,往往是企业认为“无所谓”的地方,成为入侵者的入口。如果企业在一处疏忽,则很可能造成整体防护措施的失效,就正如二战中法国用以防御德意入侵的马其诺防线,被敌方出其不意,等到想要力挽狂澜时,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风险评估后,企业要根据评估结果,部署防护措施,不能因为某部分风险程度相对较低,让其暴露在空白防护状态。信息安全,无事故发生之时,我们看不到保险的作用,事故发生之后才明白预先防护的重要性。“养兵千日,防护措施的作用不在于时刻都在防御攻击,而在于当攻击来临之时,它也能从容应对。
企业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切不可安于目前无事的现状,莫以概率低而忽视安全防护,因为安全隐患随时可能被引爆,及时做好防御工作才能保证信息安全。最后,IP-guard黄凯笑言:“好的IT管理人员,应该像棋手一样思考,能够全盘分析自己的风险,预计对手后几步的走法,并依此来策划自己的胜利路线,这样才能在信息安全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组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