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ime:2015-04-12 08:34

微变仿盛大,中变传奇,仿盛大传奇

、患之故事多?当下的医疗系统怎么了?不知道是因为传媒发达了还是的确是医疗系统的丑闻变多了,总之各种令人心痛之事不决于耳,基本上每月都有新故事,每个新故事都充满了离奇和矛盾冲突色彩,堪称事事都具有极强的新闻性、故事性。想必也是高度符合媒体选题的标准,所以只要医疗系统一出事就被述诸各媒体头条。极高的解决了各媒体选题难的窘境。

、患成敌!当人们生病之后,找到医生看病,其目的是解决病痛,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那个“疾病”。如此简单的需求关系,从上古到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然悄悄发生的变化。动因不变,目的看似不变,过程却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如:病人生病,找到医生看病,医生诊病(诊疗过程中因为哪项检查提成高、哪个品牌药品回扣高而选择检查和用药,诊疗过程受设备商的产品宣传为指导、用药以医药大表所授意为原则),其目的是解决疾病(目的看似不变而无法保证)。这个过程直接导致医患成敌!于是,大量的谴责倾倒向医生、医院,医患关系在各种主观、放大、渲染中异型放大,医患之对立成为道德讨伐之战场,口水战事激增。试问:我们讨伐的目的是什么?是医生都改行或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学医、行医(有数据显示,56%的医务工作者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从事医生工作,46%的医务工作者对生存状态不满意。)谩骂岂能解决问题,媒体的无知似乎很难让事情变得清楚些。

试问:媒体在以医患事件做为选题时,真是做到了为民生吗?真是没有为了收视率、为了报纸销量而对于事件本身进行渲染和放大吗?当媒体在拷问医患之间那只罪恶的利益之手时,自己没有被利益的罪恶之手所牵引吗?医患成敌,如果说主要责任在医院、医生,媒体这中间无责吗?

、患之结何解?利益让这对天生的盟友变成了仇敌,我们是多么希望白衣天使们高尚的奉献,无怨无悔?我们是多么的希望每一个医生、护士们都是圣洁的化身,他们是上帝的使者,他们为我们解除病痛,而我们只需要对他们表示感谢;可为什么利益这只罪恶的手能毁了这一切呢?我们想过没有,白衣天使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工作只为看病而不为生计愁,白衣天使需要有品质的生活,能渡假,需要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儿女需要上学、出国,这些都是白衣天使们的需求。是的,我们痛斥不当得利的罪恶,可如何能和谐的调解这中间的矛盾。

前些天,听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某领导报告,称:医改要重点解决大夫的收入问题,让大夫们有尊严的生活,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大夫看病不再受收入影响,要实现收支两条线,严禁收入提成现象发生。大夫收入与医院收入无关,大夫收入部分由国家补贴,通过岗位评价、,现场有院长提问:国家补贴大夫收入部分由国家哪级补贴?地方财政?中央直接补贴?医保基金?补贴周期是按年还是按月?

理想很丰满,如果医改领导小组的报告能实现的话,那么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理想国,可这位领导不知道算过一笔账没有,国家补贴全国各大小医院要花掉多少一笔钱?我们国家有这个支付能力吗?当然,把美国的国债卖掉应该可以周转的。

:美人小鱼是一个很好的大夫,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北医本硕连读生、曾任职于著名三甲医院、现任职于著名外资医院),这个小大夫在给一个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Z小朋友说:大夫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在选择大夫这个职业的时候就要有清醒的认识。大夫要以人为本,更需要讲道德,大夫不能求富贵在物质上的要求要更低一些,要做好终身都要学习的准备。这个小大夫以自己从医10余年来的经历用心和Z小朋友分享,我想这样的分享对于Z小朋友来说是有引导价值的。而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舍已救人的高尚精神”,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而舍已利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基于此,医患之结的问题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医患两难之改革,不是一躇而就的,个人浅见:

“保供方”或“保需方”更有效,“保供方”或“保需方”之论别再扯淡了,理论扯淡只能白瞎时间。

:国家保障,非基本医疗全面推进市场化。公立医院中可以保障型医疗与市场化医疗并存,一院两制管理。国家保障的基本医疗部分要有明确的保障渠道和结算周期,有效提高医院现金流转速度。

,核心是做好院内岗位价值评价体系合理建设。院内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合理才能推动院级绩效考核体系细则的落实。

,提高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医院管理相结合,尝试推进公立医院上市进程,打开竞争渠道。

迄今,医院领域仍然是一个封闭王国,墙外已是万花香,只有引入竞争,才能在竞争中完善、成长,襁褓中的中国医院领域才可能断奶。当然,引入竞争不是全面放开,国家监管体系的建设及管办分开的尝试不是光多增一个局就能解决问题。各施其职,各谋其政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