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金夫人小史的由來
人生的歲月,如流水地一般過去。
記得滿街小攤子上,擺著泥塑的兔兒爺,忙著過中秋,好像是昨日的事。可是一走上街去,花爆攤,花燈架,宜春帖子,又一樣一樣地陳設出來,原來要過舊曆年了。
到了過年,由小孩子到老人家,都應得忙一忙。在我們這樣一年忙到頭的人,倒不算什麼,除了焦著幾筆柴米大賬,沒法交代而外,一律和平常一樣。到了除夕前四五日,一部分的工作已停,反覺消閒些啦。
這日是廢曆的二十六日,是西城白塔寺廟會的日子。下半天沒有什麼事情,便想到廟裡去買點梅花水仙,也點綴點綴年景,一起這個念頭,便不由得坐車上街去。
到了西四牌樓,只見由西而來,往西而去的,比平常多了,有些人手上提著大包小件的東西,中間帶上一個小孩玩的紅紙燈籠,這就知道是辦年貨的。再往西走,賣曆書的,賣月分牌的,賣雜拌年果子的,漸漸接觸眼簾,給人要過年的印象,那就深了。
快到白塔寺,街邊的牆壁上,一簇一簇的紅紙對聯掛在那裡,紅對聯下面,大概總擺著一張小桌,桌上一個大硯池,幾隻糊滿了墨汁的碗,四五枝大小筆,桌子邊,照例站一兩個穿破舊衣服的男子。這種人叫作書春的。就是趁著新年,寫幾副春聯,讓人家買去貼,雖然不外乎賣字,買賣行名卻不差,叫作書春。
但是這種書春的,卻不一定都是文人。有些不大讀書的人,因為字寫得還像樣些,也做這行買賣,所以一班人對於書春的也只看他為算命看相之流,不十分注意。就是在下落拓京華,對於風塵中人物,每引為同病,而對於書春的,卻也是不大注意。
這時我到了廟門口,下了車子,正要進廟,一眼看見東南角上圍著一大群人在那裡推推擁擁,當時我的好奇心動,丟了廟不進去走過街,且向那邊看看。
我站在一群人的背後,由人家肩膀上伸著頭,向裡看去,只見一個三十附近的中年婦人,坐在一張桌子邊,在那裡寫春聯。旁邊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婦人,卻在那裡收錢,向看的人說話。
原來這個婦人書春和別人不同,別人都是寫好了,掛在那裡賣,她卻是人家要買,她再寫。人家說是要貼在大門口的,她就寫一副合於大門的口氣的;人家說要貼在客堂裡的,她就寫一副合於客堂的口氣的。
我心裡想,這也罷了,無非賣弄她能寫字而已。至於聯文,自然是對聯書上抄下來的,但是也難為她記得。我這樣想時,猛抬頭,只見牆上貼著一張紅紙,行書一張廣告,上面是:
飄茵閣書春價目
諸公賜顧,言明是貼在何處者,當面便寫。
文用舊聯,小副錢費二角,中副三角,大副四角。命題每聯一元,嵌字加倍。
這時候我的好奇心動,心想,她真有這個能耐?再看看她,那廣告上,直截了當,一字是一字,倒沒有什麼江湖話。也許她真是個讀書種子,貧而出此。但是那「飄茵閣」三字,明明是飄茵墜溷的意思,難道她是潯陽江上的一流人物?
我在一邊這樣想時,她已經給人寫起一副小對聯,筆姿很是秀逸。對聯寫完,她用兩隻手撐著桌子,抬起頭來,微微噓了一口氣。
我看她的臉色,雖然十分憔悴,但是手臉洗得乾淨,頭髮理得齊整,一望而知,她年輕時也是一個美婦人了。
我一面張望,一面由人叢中擠了上前。那個桌子一邊的老婦人,早對著我笑面相迎,問道:「先生要買對聯嗎?」
我被她一問,卻不好意思說並不要對聯。只得說道:「要一副,但是要嵌字呢,立刻也就有嗎?」
那個寫字的婦人,對我渾身上下看了一看,似乎知道我也是個識字的人,便帶著笑容插嘴道:「這個可不敢說。因為字有容易嵌上的,有不容易嵌的,不能一概而論。若是眼面前的熟字眼,勉強總可以試一試。」
我聽她這話,雖然很謙遜,言外卻是很有把握似的。我既有心當面試她一試,又不免有同是淪落之感,要周濟周濟她,於是我便順手在衣袋裡掏出一張名片來。這些圍著在那裡看的人,看見我將名片拿出來,都不由得把眼睛射到我身上。
我拿著名片,遞給那個老婦人,那個老婦人看了一看,又轉遞給那書春的婦人。我便說道:「我倒不要什麼春聯,請你把我的職業做上一副對聯就行,用不著什麼頌揚的口氣。」
那婦人一看我的名片,是個業餘新聞記者的,署名卻是文丐。笑道:「這位先生如何太謙?我就把尊名和貴業做十四個字,行麼?」
我道:「那更好了。」
她又笑道:「寫得本來不像個東西,做得又不好,先生不要笑話。」
我道:「很願意請教,不必客氣。」
她在裁好了的一疊紙中,抽出兩張來,用手指甲略微畫了一點痕跡,大概分出七個格子,於是分了一張,鋪在桌上,用一個銅鎮紙將紙壓住了,然後將一枝大筆伸到硯池裡去蘸墨,一面蘸墨,一面偏著頭想,不到兩三分鐘的工夫,她臉上微露一點笑容,於是提起筆來,就在紙上寫了下去。七個字寫完,原來是:
文章直至饑臣朔
我一看,早吃了一大驚,不料她居然能此,這分明是切「文丐」兩個字做的,用東方朔的典來詠文丐,那是再冠冕沒有的了,而且直至兩個字襯托得極好,饑字更是活用了。
她將這一聯寫好,和那老婦人牽著,慢慢地鋪在地下,從從容容,又來寫下聯。那七個字是:
斧鉞終難屈董狐
這下一聯,雖然是個現成的典。但是她在「董狐」上面加了「終難屈」三個字,用的是活對法,便覺生動而不呆板。這種的活對法,不是在詞章一道下過一番苦功夫的人,絕不能措之裕如。
到了這時,不由得我不十二分佩服,叫我當著眾人遞兩塊錢給她,我覺得過於唐突了。雖然這些買對聯的人,拿出三毛五毛,拿一副對聯就走,可是我認她也是讀書識字的,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這樣藐視文人的事,我總是不肯做的。
我便笑著和老婦人道:「這對聯沒有乾,暫時我不能拿走,我還有一點小事要到別處去,回頭我的事情完了再來拿。如是晏些,收了攤子,到你府上去拿,也可以嗎?」
那老婦人還猶疑未決,書春的婦人一口便答應道:「可以可以!舍下就住在這廟後一個小胡同裡,門口有兩株槐樹,白板門上有一張紅紙,寫『冷宅』兩個字,那就是舍下。」
我見她說得這樣詳細,一定是歡迎我去的了,點了一個頭,和她作別,便退出了人叢。
其實我並沒有什麼事,不過是一句遁詞。我在西城兩個朋友家裡各坐談了一陣,日已西下,估計收了攤子了,便照著那婦人所說,去尋她家所在。果然,那個小胡同裡,有兩株大槐樹,槐樹下面,有兩扇小白門。
我正在敲門問時,只見那兩個婦人提著籃子,背著零碎東西,由胡同那頭走了過來。我正打算打招呼,那個老婦人早看見了我,便喊著道:「那位先生,這就是我們家裡。」
她們一面招呼,一面已走上前,便讓我進裡面去坐。
我走進大門一看,是個極小的院子,僅僅只有北房兩間,廂房一間。她讓進了北屋,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帶著一個上十歲的男孩子,在那裡圍著白泥爐子向火。見了我進來,起身讓坐。
這屋子像是一間正屋,卻橫七豎八擺了四五張桌椅,又彷彿是個小小的私塾。那個老婦人自去收拾拿回來的東西,那書春的婦人卻和那個老頭子來陪我說話,我便先問那老人姓名,他說他叫韓觀久。
我道:「這裡不是府上一家住嗎?」
韓觀久道:「也可以說是一家,也可以說是兩家。」便指著那婦人道:「這是我家姑奶奶,她姓冷,所以兩家也是一家。」
我聽了這話不懂,越發摸不著頭腦。
那婦人知道我的意思,便道:「不瞞你先生說,我是一個六親無靠的人,剛才那個老太太,我就是她餵大的,這是我媽媽爹呢。」
我這才明白了,那老婦人是她乳母,這老人是乳母的丈夫呢。
這時我可為難起來,要和這個婦人談話了,我稱她為太太呢,稱她為女士呢?且先含糊著問道:「貴姓是冷?」
對道:「姓金,姓冷是娘家的姓呢。」
我這才敢斷定她是一位婦人,便道:「金太太的才學,我實在佩服,蒙你寫的一副對聯,實在好。」
金太太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實在也是不得已才去這樣拋頭露面,稍微有點學問有志氣的人,寧可餓死,也不能做這沿街鼓板一樣的生活,哪裡談到好壞?本來呢,我自己可以不必出面,因為託我媽媽爹去賣了一天,連紙錢都沒有賣出來,所以我想了一個下策,親自出去,以為人家看見是婦人書春,好奇心動,必定能買到一兩副的。」說著臉一紅,又道:「這是多麼慚愧的事!」
我說:「現在潮流所趨,男女都講究經濟獨立,自謀生活,這有什麼做不得?」
金太太道:「我也只是把這話來安慰自己,不過一個人什麼事不能做,何必落到這步田地呢?」
我道:「賣字也是讀書人本色,這又何妨?我看這屋子裡有許多小書桌,平常金太太也教幾個學生嗎?」
金太太指著那個男孩子道:「一來為教他,二來借此混幾個學費;其實也是有限得很,還靠著晚上做手工來補救。」
我說:「這位是令郎嗎?」
金太太淒然道:「正是。不為他,我何必還受這種苦,早一閉眼睛去了。」便對那孩子道:「客來了,也不懂一點禮節,只躲到一邊去,還不過來鞠躬。」
那孩子聽說,果然過來和我一鞠躬。
我執著那孩子的手,一看他五官端正,白白淨淨的,手指甲剪得短短的,身上穿的藍布棉袍,袖口卻是乾淨,並沒有墨跡和積垢。只看這種小小的習慣,就知道金太太是個賢淑的人,更可欽佩。但是學問如此,道德又如彼,何至於此呢?只是我和人家初交,這是人家的秘密,是不便於過問的,也只好放在心裡。不過我替她惋惜的觀念,就越發深了。
我本來愁著要酬報她的兩塊錢,無法出手,這時我便在身上掏出皮夾來,看一看裡面,只有三張五元的鈔票。我一想,像我文丐,當這歲暮天寒的時候,決計沒有三元五元接濟別人的力量,但是退一步想,她的境遇總不如我,便多送她三元,念在斯文一脈,也分所應當。
一剎那間,我的惻隱心戰勝了我的慳吝心,便拿了一張五元鈔票,放在那小孩子手裡,說道:「快過年了,這個拿去逛廠甸買花爆放吧。」
金太太看見,連忙站起來,將手一攔那小孩,笑著說道:「這個斷乎不敢受!」
我說:「金太太你不必客氣。我文丐朝不保夕,決不能像慷慨好施的人隨便。我既然拿出來了,我自有十二分的誠意,我決計是不能收回的。」
金太太見我執意如此,諒是辭不了的,便叫小孩子對我道謝,將款收了。
那個老婦人,已用兩隻洋瓷杯子斟上兩杯茶來。兩隻杯子雖然擦得甚是乾淨,可是外面一層琺瑯瓷,十落五六,成了半隻鐵碗。杯子裡的茶葉,也就帶著半寸長的茶葉棍兒,浮在水面上,我由此推想他們平常的日子,都是最簡陋的了。我和他們談了一會兒,將她對聯取了,自回家去,把這事也就扔下了。
過了幾天,已是新年,我把那副對聯貼在書房門口。
我的朋友來了,看見那字並不是我的筆跡,便問是哪個寫的?我抱著逢人說項的意思,只要人家一問,我就把金太太的身世對人說了,大家都不免嘆息一番。
也是事有湊巧,新正初七日,我預備了幾樣家鄉菜,邀了七八個朋友,在家裡盡一日之樂。大家正談得高興的時候,金太太那個兒子忽然到我這裡來拜年,並且送了我一部木版的《唐宋詩醇》。
那小孩子說:「這是家裡藏的舊書,還沒有殘破,請先生留下。」他說完,就去了。
我送到大門口,只見他母親的媽媽爹在門口等著呢。
我回頭和大家一討論,大家都說:「這位金太太,雖然窮,很是介介,所以她多收你三四塊錢,就送你一部書。而且她很懂禮,你看她叫媽媽爹送愛子來拜年,卻不是以尋常人相待呢。」
我就說:「既然大家都很欽佩金太太,何不幫她一個忙?」
大家都說:「忙要怎樣幫法?」
我說:「若是送她的錢,她是不要的,最好是和她找一個館地,一面介紹她到書局裡去,讓她賣些稿子。」
大家說:「也只有如此。」
又過了幾天,居然給她找到一所館地。
我便親自到金太太家裡去,把話告訴她。她聽了我這話,自然是感激,便問:「東家在哪裡?」
我說:「這家姓王,主人翁是一個大實業家,只教他家兩位小姐。」
金太太說:「是江蘇人嗎?」
我道:「是江蘇人。」
金太太緊接著說:「他是住在東城太陽胡同嗎?」
我道:「是的。」
金太太聽說,臉色就變了。她頓了一頓,然後正色對我道:「多謝先生幫我的忙,但是這地方,我不能去。」
我道:「他家雖是有錢,據一般人說,也是一個文明人家。據我說,不至於輕慢金太太的。」
金太太道:「你先生有所不知,這是我一家熟人,我不好意思去。」她口裡這樣說,那難堪之色,已經現於臉上。
我一想,這裡面一定有難言之隱,我一定要追著向前問,有刺探人家秘密之嫌,便道:「既然如此,不去也好,慢慢再想法子吧。」
金太太道:「這王家,你先生認識嗎?」
我說:「不認識,不過我託敝友輾轉介紹的。」
金太太低頭想了一想,說道:「你先生是個熱心人,有話實說不妨。老實告訴先生,我一樣地有個大家庭,和這王家就是親戚啦,我落到這步田地……」
說到這裡,那頭越發低下去了,半晌,不能抬起來,早有兩點眼淚,落在她的衣襟上。
這時,那個老婦人端了茶來,金太太搭訕著和那老婦人說話,背過臉去,抽出手絹,將眼睛擦了一擦。
我捧著茶杯微微呷了一口茶,又呷二口茶,心裡卻有一句話要問她,那麼,你家庭裡那些人,哪裡去了呢?但是我總怕說了出來,衝犯了人家,如此話到了舌尖,又吞了下去。
這時,她似乎知道我看破了她傷心,於是勉強笑了一笑,說道:「先生不要見怪,我不是萬分為難,先生給我介紹館地,我決不會拒絕的。」
我道:「這個我很明白,不必介意。」
說完了這兩句話,她無甚可說了,我也無甚可說了。屋子裡沉寂寂的,倒是胡同外面賣水果糖食的小販,敲著那銅碟兒聲音一陣陣送來。我又呷了幾口茶,便起身告辭,約了過日再會。
我心裡想,這樣一個人,我猜她有些來歷,果然不錯。只是她所說的大家庭,究竟是怎樣一個家庭呢?
後來我把她的話,告訴了給她找館地的那個朋友。那朋友很驚訝,說道:「難道是她呢?她怎樣還在北京?」
我問道:「你所說的她,指的是誰?」
我那朋友搖搖頭道:「這話太長,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若真是她,我一定要去見見。」
我道:「她究竟是誰?你說給我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