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一個快樂人:療癒心理學

※【前言】
心理學術語上說: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尊還含有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來源於自尊的需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成就、優勢與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對名譽、支配地位、讚賞的欲望。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等,這些因素都與個體的外在環境有關。
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先驅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一八九○)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負。意思是說:「自尊取決於成功,還取決於獲得的成功對個體的意義,增大成功和減小抱負都可以獲得較高的自尊。成功或許有許多制約因素,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但我們可以降低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這樣,一個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們欣喜不已。」
首先,我們要學會自信,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人生最大的缺失,莫過於失去自信。自信是自己拯救自己的一種原動力。自信是一束陽光,它會照亮人的奮鬥之路,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取決於其自信程度的高低,正如河流的高度永遠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樣,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不會超出他所擁有的自信的高度。所以,想取得更高層次的成功,就要具有更高層次的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高。
其次,我們要學會愛自己,每個人都想親近這個世界,都想愛這個世界,但是不要忘了,你只有先親近自己,才能真正親近這個世界。一個與自己疏遠了的人,一個拋棄了真實自我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愛這個世界。人生,是一個從荒蕪到芳草萋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追求幸福。要想獲得幸福,我們就必須從心理上站在自己一邊,自己親近自己,自己關愛自己。你無須反對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
最後,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社會的現狀永遠不可能盡善盡美,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永遠不可能清澈透明。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就必須不斷面對諸如地震、瘟疫、洪水等種種天災,還有戰爭、欺騙、陷害等人禍。這都是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但是,不管社會存在多少遺憾與不足,它照樣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人們照樣和諧而快樂地相處與交流。這才是世界發展的本質,是人們生活的主流。如果說「看清看透」能夠讓我們活得更理性、更透徹,那麼,「別看破」才能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具建設性。
相信自己、喜愛自己、信賴自己,這些方面統一構成了我們人格中最為基礎的維度之一:自尊感。
一個人沒有自尊心,幸福便無從談起。相反,自尊心太強,又會經常感到受傷。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自卑。本書教讀者科學地為你的自尊心做專業全面的自我檢查,就如何建立自尊,如何完善自尊,自尊調適過程中會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評估自尊,等等,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豐富真實的案例、科學到位的分析,為這本專業的心理自助書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