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大師與傳統
大師與傳統

 

傳統的誤讀
 
我認為我們可能誤讀了我們的思想文化傳統。很久以前就誤讀了,現在還在誤讀。
    不是個別的,不光在國內,甚至不是少數,而是相當多的研究者都傾向認為:儒家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中心。還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來,以為在中國,儒家就是傳統。這樣來看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就是對文化傳統的一種誤讀。
    不妨回顧、檢討一下歷史上的各個時代——
    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諸子百家爭鳴競放的時代,儒家只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無所謂儒家中心。
    秦朝,法家地位顯赫,因此才有焚書坑儒,更談不上儒家中心。
    兩漢,西漢前期倡黃老之術,「王霸道雜之」;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地位始有所改變。但董仲舒強調天人感應,引入漢代盛行的讖緯學說,試圖用陰陽五行的觀點詮解儒家,實際上是自亂儒統,尊之適足以卑之。
    董仲舒的儒學,是變了味的儒學。
    東漢,佛教傳入,道教始興,剛剛確立但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的儒家的地位,遇到了異教旁門的挑戰。
    魏晉時期,那是玄學的時代。
    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熾,儒家退為守勢。
    隋朝和唐朝,特別是唐朝,那是個大文化時代,相容並蓄,無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優勢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
    宋、明出現理學和心學,既是傳統儒家思想的發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轉型。準確地說,是儒、道、釋、莊、玄、禪,各種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納的結果。至於明代一般市民的生活,與儒家正統思想格格不入,所以才有《金瓶梅》那樣的作品出現。
    清朝,一開始打亂了傳統,後來又修補傳統;既尊儒,又奴儒、坑儒。號稱盛世的康、乾時期,在經濟上、軍事上、版圖上,是世界一流大國;文化上,是十足的小國心態。反儒學潮流,有清一代,始終沒有停止過。
    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來不是單獨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說解釋不了歷史。儒家即傳統是對傳統的誤讀。歷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躍時期,都是各種思想競爭、融會、相容、並立時期。這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神。漢、唐文化所以令人神往,主要在於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博大氣象。漢代打開了西域的大門。唐代長安成為世界文化的交會地,西來東往,胡漢雜處,奇裝異服,一派繁盛熱鬧景象。
    用中國文化精神培育出來的知識份子,往往把儒、釋、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無礙無隔。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思想,而是各種思想的合力,鑄成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人格境界和人格精神。中國傳統社會的思想禁錮誠然是事實,但作為知識份子個人,反而保持相當大的思想活性。愛因斯坦提出的科學研究的內在自由和外在自由,就內在自由而言,中國文化為中國知識份子提供了極其廣闊的空間。
    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的吸納與消解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在中國版圖之內,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文化是最好的溶解劑。對世界各國文化,中國文化採取的態度是禮之、師之、納之、化之,如同孔子所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易經》上說:「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又說:「物相雜,故曰文。」這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絕好概括。這種精神屬於中國文化整體,絕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
    最近,國內思想文化界,復興儒學的聲浪甚高。我個人認為,這樣做,似有偏頗。面對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大課題,只是堅執儒家即傳統的儒家中心說,強調復興儒學,其結果,我們最多也只能變成另一種儒家,哪怕是新儒家或新新儒家也好。對中國文化整體而言,未免太偏狹。
    問題是由於何種原因導致了對傳統的誤讀。如果從方法論的角度著眼,把思想文化與社會制度混為一談,是重要原因。制度雖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與否的標誌,但制度是暫時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則追求完美,不僅屬於一個國家,而且屬於全人類。過時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傳統有斷而相續的特性,永遠割不斷。陳寅恪先生曾說:「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鉅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於學說思想之方面,或轉有不如佛道二教者。」(《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這真是通史明變的大判斷,惜時人鮮有注意者。
總之破除儒家即傳統的儒家中心說,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區分開來,是兩個關鍵。在認知上解決這兩個問題,可以走向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正讀,並進而求得正解,為恢復和重建中國文化所固有的會通三教、相容百家,無所不包括、無所不師承的博大而恢宏的精神鋪設條件。
 
    此文係根據一九九一年六月三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二十一世紀」回際學術研究會所作演講縮寫而成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