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武俠小說史話(上)【新修版】:從《刺客列傳》到《蜀山劍俠》
武俠小說史話(上)【新修版】:從《刺客列傳》到《蜀山劍俠》

◎第一章 想見停雲發浩歌——武俠小說溯源

第一節  武俠小說發展概說
中國的武俠文學可謂源遠流長,遠至中國神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故事,其敘事內容已經頗具「俠」的氣息。
中國遠古神話中的英雄和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其實都是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展開活動。這個世界,一方面是現實世界的理想化,另一方面,都崇尚善惡對立的原則和武力至上的簡單法則。
中華民族的先民在文明肇始之際,並非後期崇尚的禮樂為先。彼時,人類在與自然的搏鬥中居於劣勢,人類面對所處的世界,充滿了戰鬥精神,他們開始將智慧運用到製造武器和提升武力上。
墨子認為發明寶劍這樣的兵器就是為了抵禦猛獸盜賊,他在《墨子‧節用上》說:「其為甲盾五兵何?以為以圉寇亂盜賊。若有寇亂盜賊,有甲盾五兵者勝,無兵不勝。是故聖人作為甲盾五兵。」
經過近代的考古發掘,「早在舊石器時代初期,先民已經認識了工具鋒刃的作用。他們將石器(尖狀器、砍研器等)作出簡單的尖鋒和邊刃,以使其打擊獵物、砍削樹木時更為有效;同時也將木棒的前端砍制出尖鋒,以?加直刺的功能。」
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精衛和東海,顓頊和共工,黃帝和炎帝、蚩尤之間的衝突,皆由恩怨而來,恰可證明,在上古時代,先民已經注意到武力的指向性,即在內部講求仁義,對外宣揚武力,所謂「內聖外王」。無原則的濫殺,被師出有名的正邪鬥爭取代,其中混雜了強烈的道德色彩,對後世武俠小說中俠義精神的形成,影響頗深。比如精衛被「東海」所溺,處於弱勢的精衛向具有強大勢力的「東海」復仇,同情弱者、不甘屈服、抗爭到底等精神因素,都在後世武俠小說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作為先民征服大自然的投射,神話人物大放光輝,與民眾理想中富有俠義精神的俠客形象一脈相承。
除了遠古神話,先秦時代的《左傳》《戰國策》《越絕書》《吳越春秋》《國語》等史書中,更將一些真實的人物載入史冊,如孟嘗君門下彈鋏長歌的馮諼,不畏強暴勇挫秦王的唐雎,慨然赴難的刺客聶政、荊軻,解難各國、功成身退的魯仲連等,都成為後世武俠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原型,這些歷史真實人物的氣概和行為,給予後世武俠小說以巨大啟迪。
論及武俠小說的稱謂,其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在近代民國年間才首次出現了「武俠小說」這一名稱。傳統典籍中「武俠」二字連用較為罕見,至元、明之間,方出現「武俠」一詞。當清末之時,「武俠」經日本小說界運用,再由梁啟超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從日本回傳中國,直到1915年,林紓在發表小說《傅眉史》,才出現了最早標明為「武俠小說」類目的小說。
然而,追根溯源,武俠小說橫跨古今,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名稱,除「武俠小說」外,也稱「兒女英雄小說」「劍俠小說」「俠義小說」「豪俠小說」「俠義公案小說」等,民國年間還有「技擊小說」,20世紀80年代,更出現了「武藝小說」「武林小說」諸多稱謂,本文為行文方便皆以「武俠小說」稱之。
回溯中國武俠小說的創作源頭,其來有二:一為漢初司馬遷《史記》裡的遊俠和刺客列傳,二為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間「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
上承先秦史書,司馬遷以過人的膽識和才華專門為「俠」立傳,為武俠小說塗繪了濃重的一筆。通過對「遊俠」行為的全面總結,司馬遷為「俠」作出了定義,使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初步形成。作為武俠文學最早的描寫篇章,《遊俠列傳》《刺客列傳》首次出現了有血有肉的俠客形象。
魏晉南北朝以記述鬼神怪異為主要內容的志怪傳奇,涉及神仙方術、佛法靈異、鬼魅妖怪、奇禽異獸,以及野史逸聞和民間傳說等。其代表作為干寶的《搜神記》,此外,還有托陶淵明之名的《搜神後記》、舊題為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王嘉的《拾遺記》、張華的《博物志》以及吳均的《續齊諧記》等。
作為古代先民哲學思想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由於現實充滿苦難,人們便嚮往一些超乎尋常的能力以及工具,武術、神劍和寶物等都在此列。只有在想像的文字中,這些東西才能實現,因而萌生出了《三王墓》裡的干將、莫邪寶劍,以及《紫玉》裡的仙道法術、《劉晨阮肇》裡的靈丹妙藥。這些元素遍佈於後世的武俠小說中,吸引了大批讀者。
史書之「實」與志怪之「虛」,使得武俠小說「內外兼修」,發展至唐代—中國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時代,包括大量「武俠」題材的小說,在眾多作者筆下異彩紛呈。
這些唐代傳奇描寫的英雄豪傑及其俠義行為,具有安邦定國、快意恩仇、救弱濟貧、除暴安良等內容,俠客的性格在文中顯得堅毅剛強,出神入化的武功和驚世駭俗的功業,將一種高蹈不羈的生命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代傳奇為文言武俠小說創作樹立了典範。五代直至宋元,「說話藝術」在民間廣為傳播,後來的白話武俠小說便在這種「話本」的啟迪之下誕生。
在題材上,宋代羅燁在《醉翁談錄‧小說開闢》裡說「話本」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仆刀、杆棒、妖術、神仙。這些受到了後來的武俠小說作者的青睞。儘管題材不同,敘事的「關注點」卻不外乎愛情或公案,但為武俠小說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宋元話本小說流行後,文言武俠創作漸趨衰落。明清時期,白話語言的公案、俠義故事最受中下層人民喜愛。這一時期,除一些作者寫作文言武俠小說承襲唐代傳奇餘韻,其創作主流,因章回體長篇小說的出現,改變了創作方式。
元明之際,時局動盪,社會混亂,下層百姓被迫鋌而走險,結成團隊進行武裝鬥爭,漸漸掌握了武技鬥爭,俠義之舉不再是個人的行為,代之以團體性的行動,文言小說中俠客的神秘色彩因此受到沖淡。《水滸傳》的出現,標誌著武俠小說從形式到內容,逐漸完善和發展起來。
清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小說根據現實狀況將底層人民意願中的俠客和理想中的清官結合起來,巧妙地展現了當時的世俗環境。從石玉昆的《三俠五義》開始,陸續出現眾多文人長篇武俠小說,如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等。這些小說的出現,奠定了武俠小說敘事的基本模式。
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真正迎來�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