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從布衣到曠代名相:諸葛亮傳奇
從布衣到曠代名相:諸葛亮傳奇

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表現為對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敏銳分析,從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社會中尋找適應的途徑,尋求和社會相適應的生活和活動方式,這才是一個人樹立高遠志向的基礎所在。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諸葛亮談到了「三分天下」。諸葛亮在論及「天下豪傑並起」時,根本沒有提到偏居涼州的馬騰和漢中的張魯。由此可見,諸葛亮並未把他們看在眼裡,而對於劉表和劉璋,諸葛亮這樣點評:
劉表:有「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的「用武之地」,但卻「不能守」;劉璋:「暗弱」、佔據「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的「險塞」益州、「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從諸葛亮的言談語氣中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根本看不上他們。
而對於曹操和孫權,諸葛亮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曹操在北方占的是天時,「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爭鋒」;而孫權在南方占的是地利,「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他們都會成就自己的霸業,如果諸葛亮輔佐他們的話,必然會增大成為「新一代」管仲、樂毅的可能性,可諸葛亮沒有選擇他們,而是選擇了寄人籬下的劉備。
原因很簡單,劉備可以給諸葛亮提供一個實現抱負、發揮才能的舞台。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當今的皇叔,是漢室正宗的血脈,而諸葛亮也有著「興復漢室」的抱負,他需要這個能夠名正言順地幫他實現抱負的舞台。雖說劉備當時寄人籬下,僅僅佔據一座新野小城,容身都尚有困難,從勢力上根本無法與強大的曹操抗衡。但起點越低,發展往往就會越快,這反而能夠使諸葛亮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從團隊組合來看,當時的劉備手下,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文有孫乾、簡雍等「白面書生」。正如「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言,孫、簡等輩「非經綸濟世之才」,關、張、趙「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而諸葛亮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缺,劉備也心甘情願讓他來擔任這個僅位居其下的軍師。這就給諸葛亮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台,也只有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諸葛亮才能夠盡顯其能。

劉備團隊是諸葛亮展現自己才能的舞台。諸葛亮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他選擇輔佐實力薄弱的劉備,盡心盡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由此,我們也更加理解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原因了: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舞台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們只有明白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才可以加快我們成功的速度。
一個人只有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創出佳績。倘若一個人連自己奮鬥的目標都不甚瞭解的話,就不可能制訂縝密的計畫去實現夢想,成功和勝利也只是黃粱一夢罷了。

草擬人生規劃圖

諸葛亮認為,人生需要認真規劃,沒有認真規劃的習慣,只能使自己每天過著粗糙的生活,更談不上打開人生局面。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就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方面精打細算。
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並不僅僅在於他智謀出眾,治國有方,更為重要的是他早早就為自己草擬了一張人生規劃圖,並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著。

諸葛亮生活在距今一八○○多年前諸侯並起、紛爭不斷的三國時代。正是因為與劉備團隊有著「統一中原,興復漢室」這一共同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志向,長期隱居的諸葛亮才決定出山,投靠當時最為勢單力薄的劉備團隊,並終生為其奔走效力。儘管劉備團隊最後並沒有統一天下,但是諸葛亮個人還是為劉備團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實現了個人事業的成功。
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能夠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因為他樹立了遠大的目標。他並不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僅僅是為了成就劉備,相反,他覺得自己是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從他親自撰寫的感人至深的《出師表》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

因此,一個人只有志存高遠,才能勇往直前。只有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了目標,並順著既定的目標不懈奮鬥,才能擁有充滿色彩和樂趣的人生。

有兩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砌一堵牆,一位行人走過,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砌牆。」一個人答道。
「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他的同伴回答。
後來,將自己的工作視為砌牆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牆,而他的同伴則成了一位頗有成就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

為什麼同是瓦工,他們的成就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呢?其實,我們從兩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經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人生態度。前者僅僅把工作當成工作,而後者則把工作當作一種創造性的事業;前者只知道把一塊塊磚砌到牆上去,別的一概不聞不問,後者卻在砌磚的同時,明確自己的目標,要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
兩個人本在做同樣的工作,卻因為一個有目標,一個無目標,而造就了兩人不同的成就、不同的命運。那麼,你為自己的人生設立了什麼目標呢?
成大事者往往在起步時就有了明確的生活目標。應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誓死捍衛的是什麼?當自己離世以後,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
成大事者思維清晰,能夠按階段有步驟地設定目標。「五年計劃」,「一年計畫」,「六個月達標」,「本年度夏季運動會的目標」等。總之,成大事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積累。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標,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間制訂出來,還應將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排出先後順序,至少要寫出六件以上順序明確的事情。於是,第二天清晨醒來,他們就按照既定的順序,去身體力行。
每天結束後,他們會再次確認這張目標表。已完成的事情就用筆劃掉,並把新的事情追加上去,一天內尚未完成的,就順推到下一天去。
怎樣才能進行積極的「目標設定」呢?其秘訣就在於明確規定目標,將它寫成文字,妥善保存。目標就好像已經達到了一樣,想像與朋友談論它,描繪它的具體細節,並從早到晚保持這種心情。
海上行舟與人生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時間像吹到船上的風,揚起風帆的船就是我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無法代替我們駕馭那只屬於我們自己的小船。
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只走一公里路的目標後,那在你走完零點八公里的路程時,你就可能因為累而放鬆自己,總覺得反正就快到達目的地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十公里路程,你便會做好思想準備,調動各方面的潛在力量。這樣走了七八公里後,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
大目標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大目標的設定是很難精確、詳細的,尤其是對經驗不足、閱歷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著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中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這樣人生大目標也會逐漸清晰、明確。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