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脆弱心理學
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脆弱心理學

【前 言】
如果將熔化的玻璃滴入冰水之中,就會形成蝌蚪狀的「玻璃淚滴」,被稱為「魯珀特之淚」。這種玻璃有一種奇妙的屬性,「淚珠」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而稍微對尾巴施加一點壓力,整顆玻璃淚就會瞬間粉碎。對我們來說,每個人都是一顆「魯珀特之淚」,即使再強大的人,內心都存在著脆弱的一面。
脆弱的心理會使人們變得異常敏感,在外界各種資訊的刺激下,眾多負面情緒洶湧而至,以至於他們無力應對。於是,他們開始變得焦慮不安、患得患失,因過度的想像而感到恐懼,因封閉自己而變得消極,因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而變得易怒……這一切,都是脆弱衍生出的消極情緒。就像電影《華爾街之狼》所演繹的一樣,他們只是一群捕獵者,完全喪失了一個人原本的感性與認知,憑藉著藥劑、毒品度過人生的難關。他們粗鄙、暴躁、不知廉恥。然而,對於這一切,他們一無所知。
我們總是認為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在面對他人時,為了掩飾內心的脆弱,我們都會習慣性地戴上一副完美的面具。其實,一個人的笑容背後往往是不為人知的酸楚,堅強的外衣下藏著脆弱的心靈。只不過,大多數人早已將悲傷情感的表達設置成了靜音模式。被他人照顧在我們眼中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每個人都在盡力展示「所有問題自己扛」的獨立,卻只敢在深夜裡獨自體會內心的脆弱和悲傷。我們認為「報喜不報憂」是一種成長,殊不知真正地接受和包容自我才是我們該有的成熟。
一個人的內心為什麼會感到脆弱?其根源在於遭受的苦難所留下的心理創傷。心理學上將心理創傷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災人禍導致的急性創傷;另一種是長期的不堪經歷導致的隱形創傷。前者指的是親人離世、性侵、霸淩等,令人難以接受的場景;後者指的是過往的經歷不知不覺中留下的陰影,就像被拋棄的經歷導致的缺乏安全感、被忽視的經歷形成的取悅症、因不斷失敗而出現的習得性無助等。而這些心理創傷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時刻影響我們的生活。
如果我們想要變得真正強大起來,就要敢於面對脆弱,不再逃避,不再偽裝,不再為自己構建一個虛假的自我。一個人偶爾的脆弱,能夠讓別人從心理上感受到他真實的一面,從而令他人降低壓迫感,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能夠贏得更多人的喜愛。所以,我們要告訴所有人:我們會犯錯,會沮喪,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用眼淚治癒心理的創傷。有時候,當我們卸下自己的面具,敢於展示自己的脆弱時,他人也會因我們的脆弱而感覺我們的真實,也非常願意與我們交往。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素黑曾說:「受害者最大的傷口不是被傷害,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寧願浸淫在痛苦和自憐的心理惰性中,被負面思想侵佔理智和心胸。」而這就是「受害者思維」,也是一種典型的「弱者思維」。當我們出現這種思維模式時,會自覺地將自己看成一個受害者,通過肯定自己的無辜,推卸責任。但是,這些弱者思維只會讓你沉浸在現實的痛苦之中,而這個世界並不會為你的脆弱、你難以控制的情緒埋單。所以,只有改變你的弱者思維,你才能坦然地面對你的人生。
當一個人遭受挫折時,在心理層面就會形成自己的應對策略,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它的目的在於説明人們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減輕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然而,脆弱背後的心理防禦機制,會將我們引入一個誤區:通過各種方式緩解因內心脆弱而產生的壓力,不僅對現實毫無裨益,還會讓我們一葉障目,任由事端繼續惡性發展。當我們因這些心理防禦機制而感到自足時,就很容易出現退縮、恐懼等心理疾病。
對待脆弱,我們習慣遮遮掩掩,殊不知正面積極的脆弱,不僅能對相互慰藉、加深彼此之間關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夠通過內心的脆弱而提升自己的行動力。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化生氣為動力,增強我們面對任何事情的勇氣;當你孤獨的時候,你可以享受孤獨,和自己的心靈對話,讀懂自己的內心從而認清自己,在孤獨中成就最好的自己;當你產生忌妒時,是因為你察覺到了自己與對方在能力或其他方面存在著差距,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完善……
也許,沮喪、絕望、無助等體驗都會在某個時刻與自己不期而遇。只有接納內心的脆弱,才能真正變得強大,承認自己的脆弱,不是認輸,更不是妥協,而是讓自己喘一口氣,積蓄力量去實現更大的目標。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